李利萍
陈国华教授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海洋学院前任院长,很不幸于2017年2月7日逝世,一位水产界的先辈离开了我们,他的精神与我们永存。陈教授干了一生的水产,成就卓著,下面主要说说他养的三条鱼。
鄱阳发端,保护银鱼资源
陈国华教授是江西人,生于1956年1月。1982年7月毕业于江西大学生物系淡水养殖专业,获学士学位。1982年分配到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,从事水产养殖、水产资源研究工作,先后任实习研究员、助理研究员。
陈教授的水产研究于江西省发端,而当地的特色美食银鱼却面临着产卵分布不均匀,资源受到损害的情况。为保护当地鄱阳湖银鱼资源,陈教授主持并完成《鄱阳湖产银鱼的产卵场调查》,在查明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的分布情况,调查了银鱼生长、食性、繁殖生物学等必要的研究后,提出鄱阳湖产银鱼资源保护意见,并于1984年被江西省水产部门应用,惠及今日。保护银鱼资源,不但有利于生态循环,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,而且推动当地银鱼的售卖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1991年8月陈国华调入太阳成集团tyc234cc,从事水产养殖教学、科研工作;1993年任农学院水产系系主任,1994年晋升副教授、2001年晋升教授;2002年,任海洋学院副院长,2004年至2014年任海洋学院院长。陈教授的水产研究发端于江西,传承于海南,1991年陈教授的到来,无论对海南的水产养殖事业,还是成就陈教授自己的事业理想,都是幸事一桩,绝对是正确无比的决策。
授人以渔,苦心培育石斑鱼
在海南省澄迈县琼村的一所农民育苗基地上挂着这样一块牌子:“太阳成集团tyc234cc海洋学院教学实习基地”。一看这块牌子就知道,陈教授又在这里养鱼了。
石斑鱼之前在海南是餐桌上难得一见的稀有珍品,为了将石斑鱼推及为大众食品,让更多的人可以吃到石斑鱼,陈教授为此一直在努力,并于1998年得到海南省《1998年百项农业新技术项目》和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大力支持。设想总是美好的,可付诸实践却会遇到种种困难,为解决石斑鱼的育苗问题,2004年陈教授到澄迈县琼村找到了当地渔民刘青利,与之合作,互利互惠。
培育之路艰辛而漫长,除了在观察测量时海南蚊子不近人情的疯狂噬咬、双腿泡在池中习以为常的发溃发烂之外,为了给养鱼池输送新鲜空气、为了在最好的时间观察鱼苗变化情况,陈教授甚至每天难以保证5小时的睡眠。皇天不负有心人,历经四十天的钻研刻苦,陈教授终于繁殖出了“带点石斑鱼”的鱼苗。该育苗的培育不仅使当地渔民得利,使海南人民的餐桌上普及石斑鱼,而且极大地推动国家水产研究的进步!
在之后的十年里,陈教授除了每周四天在校上课的必要行程之外,其余时间都在刘青利的养鱼池试验场中度过,给刘青利的养鱼事业很多的帮助。为此,刘青利专门设牌匾,表达自己对太阳成集团tyc234cc和陈国华教授的感激之情。通过陈教授的下乡和与渔民合作,海口石斑鱼育苗基地已经越建越多,海南人民想要吃到石斑鱼再也不是一件难事。
八年苦战,人工培育苏眉鱼苗
苏眉是雌雄同体雌性先熟的鱼类,味道鲜美,却数量极少,而且其食性广,易食有毒物质,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,因而人工培育苏眉鱼苗十分必要。
在2005年,印度尼西亚曾成功育成几百尾3公分左右的苏眉鱼苗,取得可喜的成果,可在此之后便再无听到苏眉鱼培育的相关进展事项。2007年,陈国华教授开始着手研究苏眉鱼人工培育却惨遭失败。2012年,陈教授再次培育,可抵不过无情的台风。天不遂人意,人却不信天命。2013年,陈教授再次出发,从马尔代夫引进价值80万元的60条苏眉鱼苗。虽然海南青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铁炉港基地因军事演习,不利于育苗培育而不得不临时转移产地;虽然台风依旧无情掠去了十几条珍贵鱼苗,陈教授的决心却毫不动摇。他将剩余鱼苗分别养于西岛和文昌两地,并于2014年5月成功获得受精卵,打破了之前的失败魔咒。
受精卵取得后,及时的人工培育十分重要。在蓝海洋科技养殖公司的支持帮助下,分别克服了水质和泥塘问题。历经46天的悉心培育,苏眉鱼苗得以培育成功!相信不久的未来,苏眉鱼可以同石斑鱼一样在海南乃至全国百姓的餐桌上普及。太阳成集团tyc234cc和陈国华教授为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!
陈国华教授,一个与鱼有缘的人,一个推动了国家水产事业进步的学者,斯人已去,精神长存。